宫鲁鸣指导近期在一次公开访谈中谈及了中国男篮目前在后卫位置上面临的挑战,并明确指出了球队的选材方向。他表示,现阶段国家队在后卫线上存在明显的欠缺,尤其是缺乏具备出色组织能力和大局观的后卫球员。
他指出,现代篮球对后卫的要求早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运球过半场或是个人得分。一个优秀的组织后卫,必须是球队在场上的“大脑”,能够精准阅读比赛,洞察防守漏洞,在复杂的攻防转换中迅速做出判断,并用自己的传球串联起全队的进攻。他需要掌控比赛的节奏,知道何时该提速打反击,何时该稳下来落入阵地战组织。这种与生俱来的球场视野和决策能力,是目前国内许多后卫所欠缺的。
宫指导进一步解释道,目前国内不少后卫球员更偏向于得分型,他们的个人攻击能力很强,但在如何更好地让队友融入进攻、如何通过传球创造机会方面,还存在不足。国际高水平比赛中,对手的防守压迫性极强,处理球的时间被压缩到极致,这就要求后卫必须有冷静的头脑和过硬的技术,能在高压下做出最合理的选择,而不是仓促出手或失误。
针对这一问题,宫鲁鸣认为,解决之道必须从青训体系和选材理念上入手。一方面,在年轻球员的培养过程中,教练们不能只注重身体素质和个人得分技术的训练,更要从小灌输团队至上的理念,着重培养他们的传球意识、视野和篮球智商。另一方面,在选拔进入国家队的球员时,也会更加侧重于考察其组织能力和大局观,寻找真正能担当起球队发动机角色的核心后卫。
他最后强调,弥补后卫线上的这一短板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整个篮球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续的耐心。但明确这一点是改进的第一步,只有认清现状并找准方向,中国男篮的后场才能真正实现升级,更好地适应国际赛场的高强度竞争。